聯系我們
- 宿遷市晟翔保安服務有限公司
地址:宿遷市經濟開發區浦東路427號
聯系方式:0527-88881599
潘先生 15950601599
毛女士 18761235049
您現在的位置:網站首頁 > 公司動態 > 正文公司動態
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
時間:2015-06-20 16:22:00 來源:
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,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。端午亦稱端五,“端”的意思和“初”相同,稱“端五”也就如稱“初五”;端五的“五”字又與“午”相通,按地支順序推算,五月正是“午”月。又因午時為“陽辰”,所以端五也叫“端陽”。五月 五日,月、日都是五,故稱重五,也稱重午。
關于端午節的來歷,時至今日至少有四、五種說法,諸如:紀念屈原說;吳越民族圖騰祭說;起于三代夏至節說;惡月惡日驅避說,等等。迄今為止,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。在民俗文化領域,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。傳說屈原投江以后,當地人民傷其死,便駕舟奮力營救,因有競渡風俗;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,但多為蛟龍所食,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,外纏彩絲,做成后 來的粽子樣。
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:吃粽子于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,系長命縷,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,賽龍舟等等。粽子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,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、內裹粘米而得名,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。端午節吃粽子,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。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
其實,“龍舟競渡”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。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,做競渡游戲,以娛神與樂人,是祭儀中半宗教性、半娛樂性的節目。
后來,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,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。
江浙地區劃龍舟,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。夜龍船上,張燈結彩,來往穿梭,水上水下,情景動人,別具情趣。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“龍船節”,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。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,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。不同民族、不同地區,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。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,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。
清乾隆二十九年(1736年),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。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?,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。在香港,也舉行競渡。
此外,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、越南等及英國。1980年,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,并每年舉行“屈原杯”龍舟賽。1991年6月16日(農歷五月初五),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,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。在競渡前,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“龍頭祭”。“龍頭”被抬入屈子祠內,由運動員給龍頭“上紅”(披紅帶)后,主祭人宣讀祭文,并為龍頭“開光”(即點晴)。然后,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,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,奔向龍舟賽場。此次參加比賽、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,可謂盛況空前。爾后,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。賽龍舟將盛傳于世。
佩香囊帶五彩繩的習俗! 端午節人們佩香囊和戴五彩繩,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,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。香囊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包以絲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作各種不同形狀,結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瓏可愛。五彩繩則是用各種色彩的繩子編成手鏈!
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:吃粽子于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,系長命縷,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,賽龍舟等等。粽子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,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、內裹粘米而得名,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。端午節吃粽子,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。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
1.
賽龍舟,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。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,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。他們爭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。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競渡之習,盛行于吳、越、楚。
賽龍舟,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。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,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。他們爭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。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競渡之習,盛行于吳、越、楚。
其實,“龍舟競渡”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。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,做競渡游戲,以娛神與樂人,是祭儀中半宗教性、半娛樂性的節目。
后來,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,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。
江浙地區劃龍舟,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。夜龍船上,張燈結彩,來往穿梭,水上水下,情景動人,別具情趣。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“龍船節”,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。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,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。不同民族、不同地區,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。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,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。
清乾隆二十九年(1736年),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。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?,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。在香港,也舉行競渡。
此外,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、越南等及英國。1980年,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,并每年舉行“屈原杯”龍舟賽。1991年6月16日(農歷五月初五),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,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。在競渡前,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“龍頭祭”。“龍頭”被抬入屈子祠內,由運動員給龍頭“上紅”(披紅帶)后,主祭人宣讀祭文,并為龍頭“開光”(即點晴)。然后,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,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,奔向龍舟賽場。此次參加比賽、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,可謂盛況空前。爾后,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。賽龍舟將盛傳于世。
佩香囊帶五彩繩的習俗! 端午節人們佩香囊和戴五彩繩,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,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。香囊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包以絲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作各種不同形狀,結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瓏可愛。五彩繩則是用各種色彩的繩子編成手鏈!